從書中找答案
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,我看到「閱讀人」社群開設了「高效閱讀力精準學習實踐班」課程。我當下覺得就是這個了,因為一直以來閱讀對我來說總是有一些障礙。比如:不能完整看完一本書,總是斷斷續續;又或者是看完一本書後但卻抓不到重點在哪裏?找不到重點,更別談說運用與操作了。所以當下馬上就報名了這個課程,希望從中能夠解決自己的困難,成為一個樂在閱讀的人。
雖然是一整天的工作坊,但是全程無尿點。鄭俊德老師在課堂上幽默風趣的講解, 並透過實作練習與小組討論讓我們更能吸收,以及如何去針對自己的閱讀習慣做調整和正確閱讀的方法。
首先解開人生無限迴圈
有時候我們遲遲無法改變的最重要原因是,我們卡在舒適圈裡而沒有走出去的勇氣。在我們的認知裡覺得舒服的地方對我們來說是最安全的,所以不願意跨出改變的那一步。
所以我們常常喊著要改變,但好似鬼打牆一般又回到原點。我們要做的就是,解開這個迴圈魔咒。首先我們已經知道自己是在舒適區了,那就應該通過大量的閱讀更新自己的知識讓自己來到學習區。最後通過弱連接、人脈與社交慢慢地讓自己走到冒險區,一步一步的層層推進往外走。
只要自己願意改變,那麽一切都不再那麼地困難。
原來我是音樂型
課堂上有個很特別的「快樂30量表」的測驗,透過測驗可以知道自己快樂學習最佳的狀態與場域。比如是在圖書館?還是需要互動社交的場合?還是一定要全寂靜?
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讀書的場所,而我測出是與音樂相關的。也突然想到自己以前考試複習的時候總是要放音樂廣播,原來是這個道理。這個量表可以幫助自己, 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環境與狀態。
實際操作,學以致用
早上是跟大腦有關的科學理論,只有了解自己的大腦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學習,一一破解問題。下午鄭老師帶我們實際操作三階段的閱讀方法,還有實用筆記術。透過小組練習與競賽,更能融會貫通。
這些讀書的技巧是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,當我拿起一本書就是從第1頁慢慢看到最後一頁,什麽封面、封底、目錄幾乎都是不看的。但是透過這次的閱讀學習,我才了解只有你抓到了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去閱讀的時候,才能真正讀好一本書,才能真正了解作者想傳達的知識與信息。比如說: 我今天想要解決一個說話問題,於是找與好好說話相關的一本書從封面和封底開始看。抓到這本書作者的重點,然後再從目錄開始了解大綱。這樣就有一個架構在那,看書也會比較容易找到自己問題的解答。
書不是拿來讀的,是拿來用的
讀書的目的是什麽?除了讓我們能夠有更寬廣的心胸,透過書籍得到更多的知識。更重要的是你從書中學到的智慧,當自己的生命導師解決問題。
這一天的課程,受益良多。不僅學會了閱讀,也找到讀書的樂趣。

後記: 當天的工作坊結業後,有一個作業就是在一個月內每天閱讀15分鐘。這個神奇的小任務讓我堅持下來了, 每天樂於閱讀。